奇门之河图洛书八卦九宫六十甲子节气与月份

发表时间:2021/06/29 00:00:00  浏览次数:810  

河图

河图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中伏羲通过黄河中浮出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


在“山海经”中说“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伏羲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源于天文历法,但它的“根”是《河图》!汉·孔安国:“《河图》者,伏羲氏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洛书》者,禹治水时,神龟负文而列于背,其数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河图之象口诀(代表五行数):

一六共宗,为水居北;

二七同道,为火居南;

三八为朋,为木居东;

四九为友,为金居西;

五十同途,为土居中。

 

河图之数

1,天地之数:河图共有10个数,1、2、3、4、5、6、7、8、9、10。其中1、3、5、7、9为阳,2、4、6、8、10为阴。阳数相加为25,阴数相加得30,阴阳相加共为55数。所以古人说:“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即天地之数为55。即万物之数皆由天地之数化生而已。

2,万物生存之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万物有生数,当生之时方能生;万物有成数,能成之时方能成。所以,万物生存皆有其数也。

3,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即五行之生数,就是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也叫小衍之数。一、三、五、为阳数,其和为九,故九为阳极之数。二、四为阴数,其和为六,故六为阴之极数。阴阳之数合而为15数,故化为洛书则纵横皆15数,乃阴阳五行之数也。

因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所以在五行上,一、六同为水;二、七同为火;三、八同为木;四、九同为金;五、十同为土。

4,大衍之数:大衍之数50即五行乘土之成数10;同时也是天地之数的用数。天地之数55,减去小衍之数5得大衍之数50,其中小衍为天地之体数,大衍为天地之用数。所谓“大衍之数50其用49”,就是用大衍之数预测的占筮之法:以一为体,四十九为用,故其用四十又九。

5,天干交合之数:河图之数十,乃十天干之数也。交合之数为: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正是万物生存之数。所以甲己合为一、六共宗;乙庚合为二、七同道;丙辛合为三、八为朋;丁壬合为四、九为友;戊癸合为五、十同德。十天干经交合之后,化为天干交合之五行,将河图五行之体化为天干五行之用。

6,六甲纳音之数:天地之数55加上五行之数5,合化为60甲子五行纳音之数。十天干之阴阳五行与万物相交,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各发出12种声音,无声无音不计,按河图北、东、南、西、中成象五位五行共60纳音。乃天地五行声音之数也。


洛书

洛书古称龟书,是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在古代传说中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洛书九宫数,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二,四,六八为偶数,亦称阴数。阳数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气;阴数为辅,位居四隅,代表地气;五居中,属土气,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点:

一。洛书九宫是观测太一之车,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

二。提出了洛书九宫与八卦的阴阳变化存在的密切关系。

三。阐明了”太一游宫”引起的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


洛书九宫格

洛书九宫格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九宫数口诀: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八六为足,五居中央。

 

数字规律

横坚斜相加都等于十五。

4+9+2=15

3+5+7=15

8+1+6=15

4+3+8=15

9+5+1=15

2+7+6=15

4+5+6=15

2+5+8=15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乾三连,兑上缺,离中虚,震仰盂,巽下断,坎中满,艮覆碗,坤六断。
伏羲先天八卦图解: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煊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又称文王八卦,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邵子曰:“乾统三男于西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后天八卦是由先天八卦演变出来。后天八卦图与先天八卦图不同。后天八卦亦名“文王八卦”,相传是周朝的圣君周文王所绘,这是属于后天事象的八卦,以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

 

先后天八卦对照图

先后天八卦对照图

 

先后天八卦数字

先天八卦: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后天八卦配九宫口诀:

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是中分;五为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

 

后天八卦配九宫图

4巽宫 9离宫 2坤宫
3震宫 5中宫 7兑宫
8艮宫 1坎宫 6乾宫

后天八卦在九宫中的顺时针顺序: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先后天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兑东南
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八卦五行

乾、兑属金(乾为天,兑为泽);
震、巽属木(震为雷,巽为风);
坤、艮属土(坤为地,艮为山);
坎属水(坎为水);
离属火(离为火)。

 

八卦生克

乾兑(金) 生坎(水),
坎(水)生震巽(木),
震巽(木)生离(火),
离(火)生坤艮(土),
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
震巽(木)克坤艮(土),
坤艮(土)克坎(水),
坎(水)克离(火),
离(火)克乾兑(金)。

 

八卦旺衰

乾、兑属金,旺于秋、休于冬、囚于春、死于夏、相于四季。
震、巽属木,旺于春、休于夏、囚于四季、死于秋、相于冬。
坤、艮属土,旺于四季、休于秋、囚于冬、死于春、相于夏。
离属火,旺于夏、休于四季、囚于秋、死于冬、相于春。
坎属水,旺于冬、休于春、囚于夏、死于四季、相于秋。

(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八卦分阴阳

乾、坎、艮、震四卦属阳卦。
巽、离、坤、兑四卦属阴卦。

 

八卦对应家庭成员

乾为老父、震为长男、坎为中男、艮为少男。
坤为老母、巽为长女、离为中女、兑为少女。


九宫所含数字

五行数

五行数:1、6为水;2、7为火;3、8为木;4、9为金;5、10为土。

奇门遁九宫把1、6水放在坎宫;2、7火放在离宫;3、3木放在震、巽二宫;4、9金放在乾、兑二宫;5、10放在中五宫和坤、艮二宫,这是九宫的五行数。

 

九宫五行数

 

先天八卦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后天八卦数(对应九宫数)

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奇门九宫所含的数共有三组:一组是先天八卦数,二组是后天八卦数,三组是五行数。归纳起来:

坎一宫有1、6两个数,

坤二宫有2、5、8、10四个数,

震三宫有3、4、8三个数,

巽四宫有3、4、5、8四个数,

中五宫既无先天数,又无后天数,只有五行数5、10两个数,

乾六宫有1、4、6、9四个数,

兑七宫有2、4、7、9四个数,

艮八宫有5、7、8、10四个数,

离九宫有2、3、7、9四个数。

 

九宫所含数字

3、4、5、8 2、3、7、9 2、5、8、10
3、4、8 5、10 2、4、7、9
5、7、8、10 1、6 1、4、6、9

 

以上九宫所含三组数,至关重要,是奇门判断数量的依据,用神落到哪个宫,就根据该宫所含的数字来判断。该用何数,就要根据用神的旺相休囚和所临星、门、神的象和理来综合判断了。取数有几个原则:

1,一般多用后天八卦数,就是九宫数,占有70%左右的机率。其次是先天八卦数,20%的机率。应在五行数的情况较少,10%的机率。在定数字的时候,后天数与先天数结合起来,优先使用。

2,宫位旺相取大数,休囚取小数。

3,结合具体事物,地区,行业等,象数理要结合统一。


九宫对应地支和时间

九宫对应地支

辰巳 未申
寅丑 亥戌

 

九宫对应地支和月份

子在坎一宫, ???对应子月为十一月(含大雪、冬至两个节气)

丑、寅在艮八宫,对应丑月为十二月(含小寒、大寒两个节气)

对应寅月为正月(含立春、雨水两个节气)

卯在震三宫, ???对应卯月为二月(含惊蛰、春分两个节气)

辰、巳在巽四宫,对应辰月为三月(含清明、谷雨两个节气)

对应巳月为四月(含立夏、小满两个节气)

午在离九宫, ???对应午月为五月(含芒种、夏至两个节气)

未、申在坤二宫,对应未月为六月(含小暑、大暑两个节气)

对应申月为七月(含立秋、处暑两个节气)

酉在兑七宫, ???对应酉月为七月(含白露、秋分两个节气)

戌、亥在乾六宫,对应戌月为九月(含寒露、霜降两个节气)

对应亥月为十月(含立冬、小雪两个节气)

如下图:

九宫对应月份时间

 

上面只谈了九宫所含地支,以及由地支对应到的月份。其实奇门九宫盘不只是含有月份时间要素,而是含有年、月、日、时四组时间要素。奇门九宫盘与时间的对应,是通过九宫所含的地支来完成的。

例如:

坎宫有地支子,则对应子的年月日时,如子年、子月、子日、子时。

艮宫有丑、寅两个地支,则含有丑的年月日时和寅的年月日时。其余仿此。


九宫对应八门

九宫对应八门,就是奇门遁甲八门在九宫格中的原始宫位。

坎一宫休门,属水;
坤二宫死门,属土;
震三宫伤门,属木;
巽四宫杜门,属木;
中五宫(没有门对应),属土;
乾六宫开门,属金;
兑七宫惊门,属金;

艮八宫生门,属土;
离九宫景门,属火。


九宫对应九星

九宫星属,就是奇门遁甲九星在九宫格中的原始宫位。

坎一宫天蓬星,又贪狼星,属水;
坤二宫天芮星,又巨门星,属土;
震三宫天冲星,又禄存星,属木;
巽四宫天辅星,又文曲星,属木;
中五宫天禽星,又廉贞星,属土;
乾六宫天心星,又武曲星,属金;
兑七宫天柱星,又破军星,属金;
艮八宫天任星,又左辅星,属土;
离九宫天英星,又右弼星,属火。

六十甲子旬首与空亡

六十甲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空)戌亥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空)申酉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空)午未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空)辰巳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空)寅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空)子丑

 

旬首与空亡

甲子旬中空戌亥;

甲戌旬中空申酉;

甲申旬中空午未;

甲午旬中空辰巳;

甲辰旬中空寅卯;

甲寅旬中空子丑。



六十甲子纳音五行

甲子乙丑海中金 丙寅丁卯炉中火

戊辰己巳大林木 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 甲戌乙亥山头火

丙子丁丑涧下水 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蜡金 壬午癸未杨柳木

甲申乙酉泉中水 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 庚寅辛卯松柏木

壬辰癸巳长流水 甲午乙未沙中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 戊戌己亥平地木

庚子辛丑壁上土 壬寅癸卯金箔金

甲辰乙巳佛灯火 丙午丁未天河水

戊申己酉大驿土 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拓木 甲寅乙卯大溪水

丙辰丁巳沙中土 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 壬戌癸亥大海水

 

 

年度 纳音 年度 纳音
1984、85 甲子、乙丑–海中金; 1954、55 甲午、乙未–沙中金;
1986、87 丙寅、丁卯–炉中火; 1956、57 丙申、丁酉–山下火;
1988、89 戊辰、己巳–大林木; 1958、59 戊戌、己亥–平地木;
1990、91 庚午、辛未–路旁土; 1960、61 庚子、辛丑–壁上土;
1992、93 壬申、癸酉–剑锋金; 1962、63 壬寅、癸卯–金箔金;
1994、95 甲戌、乙亥–山头火; 1964、65 甲辰、乙巳–佛灯火;
1996、97 丙子、丁丑–洞下水; 1966、67 丙午、丁未–天河水;
1998、99 戊寅、己卯–城墙土; 1968、69 戊申、己酉–大驿土;
2000、01 庚辰、辛巳–白腊金; 1970、71 庚戌、辛亥–钗钏金;
2002、03 壬午、癸未–杨柳木; 1972、73 壬子、癸丑–桑松木;
2004、05 甲申、乙酉–泉中水; 1974、75 甲寅、乙卯–大溪水;
2006、07 丙戌、丁亥–屋上土; 1976、77 丙辰、丁巳–沙中土;
2008、09 戊子、己丑–霹雷火; 1978、79 戊午、己未–天上火;
2010、11 庚寅、辛卯–松柏木; 1980、81 庚申、辛酉–石榴木;
2012、13 壬辰、癸巳–常流水; 1982、83 壬戌、癸亥–大海水。


年上起月法

五虎遁元年上起月歌

甲己之年丙作首,

乙庚之年戊为头,

丙辛之岁寻庚上,

丁壬壬位顺行流,

若言戊癸在何方,

甲寅之上好追求。

 

如:1999年是己卯年,2004年是甲申年,这两年的天干分别为甲和己,“甲己之年丙作首”,天干是甲或己的年份的一月就都是丙寅月,二月都是丁卯月,以此类推,其它年份同理。


日上起时法

五鼠遁元日上起时法
甲己还加甲,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法,
壬子是真途。
其法以甲、己日从时上起甲子、乙丑,余访此…

 

日上起时表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历史由来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四季对应二十四节气

春季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夏季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秋季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季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概要

立春: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叫“霉雨”。

夏至: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有“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 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斗指乾。太阳黄经为225°。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七十二候

古代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又分为三候,即七十二候。其实一气三侯与奇门遁甲里奇门历法的一气三元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奇门历法的一气三元是定死的十五天,所以奇门历法与实际的节气每年相差5天多,这才造成奇门遁甲的置润法,置润法就是调节奇门历法与万年历的统一的一个方法。著名的姜太公七十二奇门遁甲局也源于七十二侯原理。

节气 太阳黄经度数 所在公历日期 所分三个气候

立春315° 2月3—5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330° 2月18—20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

惊蛰345° 3月5—7日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0° 3月20—21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15° 4月4—6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30° 4月19—21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45° 5月5—7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60° 5月20—22日 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

芒种75° 6月5—7日 螳螂生、鹏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90° 6月21—22日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105° 7月6—8日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

大暑120° 7月22—24日 腐草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135° 8月7—9日 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

处暑150° 8月22—24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165° 9月7—9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180° 9月22—24日 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寒露195° 10月8—9日 鸿雁来宾、雀入水为蛤、菊有黄华

霜降210° 10月23—24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225° 11月7—8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240° 11月22—23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升、闭塞成冬

大雪255° 12月6—8日 鹃鸥不鸣、虎始交、荔挺出

冬至270° 12月21—23日 蚯蚓结、糜角解、水泉动

小寒285° 1月5—7日 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鸲

大寒300° 1月20—21日 鸡始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的对应日期

立春(2月4日)、雨水(2月19日)、惊蛰(3月6日)、

春分(3月21日)、清明(4月5日)、谷雨(4月21日)、

立夏(5月6日)、小满(5月21日)、芒种(6月6日)、

夏至(6月22日)、小暑(7月7日)、大暑(7月23日)、

立秋(8月8日)、处暑(8月23日)、白露(9月8日)、

秋分(9月23日)、寒露(10月8日)、霜降(10月23日)、

立冬(11月8日)、小雪(11月23日)、大雪(12月8日)、

冬至(12月21日)、小寒(元月6日)、大寒(元月21日)。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大致等分为二十四个阶段。实际是根据太阳对地球上的日照来定。每年的实际节气与这里的日期时间略有相差,一般最多相差一两天,在使用时以实际为准。


农历月份与节气对照表

寅月为正月(含立春、雨水两个节气),

卯月为二月(含惊蛰、春分两个节气),

辰月为三月(含清明、谷雨两个节气),

巳月为四月(含立夏、小满两个节气),

午月为五月(含芒种、夏至两个节气),

未月为六月(含小暑、大暑两个节气),

申月为七月(含立秋、处暑两个节气),

酉月为八月(含白露、秋分两个节气),

戌月为九月(含寒露、霜降两个节气),

亥月为十月(含立冬、小雪两个节气),

子月为十一月(含大雪、冬至两个节气),

丑月为十二月(含小寒、大寒两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对应时间日期:
立春(2月4日)、雨水(2月19日)、惊蛰(3月6日)、
春分(3月21日)、清明(4月5日)、谷雨(4月21日)、
立夏(5月6日)、小满(5月21日)、芒种(6月6日)、
夏至(6月22日)、小暑(7月7日)、大暑(7月23日)、
立秋(8月8日)、处暑(8月23日)、白露(9月8日)、
秋分(9月23日)、寒露(10月8日)、霜降(10月23日)、
立冬(11月8日)、小雪(11月23日)、大雪(12月8日)、
冬至(12月21日)、小寒(元月6日)、大寒(元月21日)。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大致等分为二十四个阶段。实际是阳历,根据太阳对地球上的日照来定。每年的实际节气与这里的时间略有相差,一般最多相差一两天,在使用时以实际为准。


阳历阴历公历农历的区别

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来定的,我们称之为阳历。阳历来自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寒暑交替,四季变换,一个周期为一年,我们称之为“回归年”,一个“回归年”为365.242199074天。

 

按照月亮圆缺变化来定的,我们称之为阴历,一般为几月初几的形式。阴历来自月亮的圆缺变化,变化一个周期为一月,我们称之为“朔望月”,一个“朔望月”大约29.5309天。阴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间隔着来,平均每月29.5天。这种历法12个月后354天,比阳历一年少11天,所以阴历有闰月的现象。我们中国的过年、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就是用的阴历。

 

公历,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公历就是公元纪年,公元****年**月**日的形式。至于公元****年*月*日形式的历法是后来人们按照地球公转而来的,它以“回归年”为基准,规定每月30天,或31天,二月除外。这种历法的月份和月亮的圆缺变化无关。这种历法以“回归年”为标准,所以目前所说的公历其实也是阳历。公历有闰年现象,闰年时为366天。

 

农历(又称夏历,以建寅之月为首)是为了农业生产方便而产生的。它是根据气候变化而来的,主要以节气为根据。至于农历,它没有几月几号的形式,也没有几月初几的形式,农历的表现形式是节气,比如寅月为正月(含立春、雨水两个节气)。农历的出现要比公历(公元纪年)早,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历的这些节气一直依附在阴历(几月初几)的历法上。节气主要受地球公转的影响,当公历(阳历)被从西方引入中国以后,又阳历是以地球公转为准,节气与阳历能够比较好的匹配,所以现在节气一般是习惯依附在阳历上。总之,农历是以节气为准的,农历不等于阴历,也不等于阳历。在国学(易学)领域所采用的就是农历而不是阴历。


四季的简述

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大约3个月。春天,气温回暖、万物复苏;夏天,天气炎热,水果成熟;秋天,气温转凉,农作物成熟;冬天,天气寒冷,有时会下雪。

 

四季是如何形成

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区域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因此该区域太阳总是近乎直射,故一年中从太阳获得的能量均较高,导致该区域的气温较高,一年中变化不大,该区域称为热带。热带区域,没有明显四季变化,均为夏季。通常指的一年四季,主要表现在温带,也就是太阳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到南极圈和北极圈之间的区域。南极圈指太阳照射到北回归线时,太阳所能照亮的最南纬度线,即南纬66°34′(纬度与回归线的纬度互余)。同样,北极圈处于北纬66°34′。两极圈内,会出现极夜和极昼现象。显然,北半球夏季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反之,南半球为夏季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地球表面单位面积获得的热量与太阳的入射角(光线与地球表面法线的夹角θ)之间的关系为:E∝cosθ。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在天代表四季,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因为土生万物,所以流于四季,合为五行。
四季分十二月,寅卯辰属春,寅卯为木,辰为土;巳午未属夏,巳午为火,未为土;申酉戌属秋,申酉为金,戌为土;亥子丑属冬,亥子为水,丑为土。辰土为水库,为湿土;未为木库,为燥土;戌为火库,为燥土;丑为金库,为湿土。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